自11月12日起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再遭“霧霾圍城”,整體為中-重度污染,主要集中在北京、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區域。
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研究員馬永亮向搜狐智庫表示,京津冀地區污染物排放增加是此次霧霾天氣形成的內因,外因是大霧等極端氣象條件。污染物排放增加與極端氣象條件的雙向反饋加劇了霧霾污染。
![馬永亮:中國整體大氣污染程度下降了40% 根治華北霧霾需10-15年 馬永亮:中國整體大氣污染程度下降了40% 根治華北霧霾需10-15年]()
但馬永亮表示,與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大氣環境諸多指標如污染物平均濃度、重污染期的濃度峰值、重污染天數皆在下降?!皬?013年至2017年,我國整體大氣污染程度下降了40%?!?/span>
今年10月初生態環境部發布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-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》,取消了部分地區部分高污染、高耗能行業如鋼鐵、建材、有色、化工等的統一限產停工比例,但與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大氣污染諸多指標如平均濃度、濃度峰值、污染天數皆在下降。
馬永亮表示,取消統一的限產停工比例并非與經濟下行趨勢有關,而是出于環保監管政策進行微調的考慮?!按饲敖y一的限產停工比例是搞一刀切,現在的監管政策則意識到不同行業的排放績效是不同的,同一行業不同技術水平的企業的排放績效也是不同的現實,說明我們政策有進步?!?/span>
馬永亮強調,治理霧霾污染的根本舉措是污染減排,通過產業結構調整、能源結構優化、末端治理加強等大幅度減少各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,一是要降低第二產業比例,更要降低高污染、高耗能行業的比例,并不斷提升其裝備技術水平和污染控制水平,淘汰行業內的落后產能,提升行業的整體環境績效水平。
“電力行業曾是大氣污染的超級排放大戶,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和超低排放改造的實施,現在已經不再是主要污染源了?!瘪R永亮說。
對于京津冀地區霧霾污染治理前景,馬永亮稱,短期內重污染天氣仍會存在,按照大氣污染治理經驗,污染治理呈現出階段性與區域性的特征,預計華北地區將在未來10-15年內會根治霧霾問題。